股查查配资 李自成金蝉脱壳,潜往湖南石门出家为僧,那九宫山遇难的人是谁?_夹山寺_通山_说法
1644年,李自成带领大顺农民军成功进入北京,迅速推翻了延续了276年的明朝统治。然而,这场胜利并未持续太久。仅仅一个月后,在山海关一带的石之战中,大顺军遭遇了明朝总兵吴三桂和满清八旗兵的联合夹击。大顺精锐部队损失惨重,数十万兵力几乎全军覆没。李自成虽然匆忙在武英殿举行了即位大典,但紧接着他便下令焚毁明宫,并仓促撤离京城。随后的追击更加猛烈,李自成先后在多个地方与清军激战,然而形势越来越不利,他的队伍损失惨重,士气低落。到1645年,他不得不转战至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区,然而清军紧追不舍,最终展开了对他的大规模围攻。在一次外出侦查时,李自成带领20余名亲兵遭到地方乡兵的伏击,混战中李自成的下落成谜。关于李自成的死因,至今没有确凿的证据流传下来,广为流传的有“九宫山遇难说”和“夹山寺出家说”两种版本。
在1645年阴历闰六月,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在向朝廷的奏报中提到:“流贼兵尽力穷,窜入九宫山中,随后在山中遍杀李自成不得。流贼降兵降将都说,‘李自成窜走时,仅携20余亲信,被村民围困,不能脱,自缢而死。臣马上派见过李自成的人去验尸,天气炎热,尸体已经腐烂,不可辨认了’。”与此同时,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在驻扎湖湘时,也将李自成死于九宫山的消息报告给南明的小朝廷。何腾蛟在奏报中写道:“部已斩李自成于九宫山,因(长沙知府)周二南被贼兵射杀,丢失了(闯贼)首级。” 此外,清代编纂的《通山县志》和《湖北通志》也都明确记录了这一事件:“程九百,通山人,顺治二年李自成败走通山,九百率众杀之”。程九百是当地乡兵的头领,当时李自成已是“虎落平阳”,最终死于程九百领导的乡民之手。另有《荒书》更为具体地写道:“程九百之甥以铲杀自成”。经过考证,程九百的外甥金一柏确实在九宫山的牛迹岭下,用铁铲亲手击毙了李自成。结合现场的目击证人和物证,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的说法显得更加可靠。
展开剩余54%另有一则与李自成结局相关的故事。清初,张琼伯,一位湖广举人,受命前往云南任职,途中在湘西石门停船,偶然走入一座古庙。庙内方丈与张琼伯一见如故,二人谈起国家大事,甚为投机。几年后,张琼伯被任命为江西抚州知府,途经石门再次去拜访这位高僧,却得知他已经辞世。正当他感叹不已时,一位自称方丈徒弟的和尚指着遗像说:“这位昔日的方丈,就是李闯王。当年死于九宫山的其实是他的替身,也有说法是他侄儿李延。”据说,李自成之所以制造出自己已死的假象,目的是为了避免南明政权对他进行追杀,从而促使大顺余部与南明联合抗清。于是,李自成便隐居在石门夹山寺,成为一名僧人,相关传闻也因此广泛流传。
此外,还有一则与李自成隐居有关的说法。乾隆初年,澧州知州何璘热衷考据学,他亲自前往石门夹山寺调查。寺中的一位约70岁的老僧用浓厚的陕北口音对他说:“奉天玉大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寺的。”老僧拿出一幅人物画像,何璘仔细一看,画像中的人物与李自成的形象十分相似。何璘推测,“奉天玉”是李自成剃发出家后的化名,寓意着“奉天”和“王”的结合。然而,这种说法也有明显的漏洞,因此,李自成是否在九宫山遇难或隐居夹山寺,至今依然没有定论。他的最终结局,仍然是历史上一个悬而未解的谜团。
插图源自网络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柏瑞配资 67岁东航原董事长刘绍勇“落马”,3年前卸任董事长
- 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