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云达 那个在深夜改作业的妈妈,终于崩溃了——当代教育焦虑实录_孩子_家长_小张
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?深夜里,万家灯火渐渐熄灭,可有一个房间里还亮着一盏灯。走近一看,是一位妈妈正坐在桌前,面前堆满了孩子的作业本。她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,脸上写满了疲惫,可手里的红笔还在不停地批改着。这样的画面,是不是很让人心疼?这可不只是个例,这背后,是当代教育焦虑的真实写照。
现在,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教育,那真是操碎了心。我有个朋友小李,他家孩子刚上小学,每天放学回家,小李就陪着孩子做作业,从写作业到检查作业,再到改错题,一套流程下来,常常就到了深夜。小李跟我说:“现在的孩子作业这么多,不陪着根本不行。要是孩子成绩不好,那可怎么办?”小李的焦虑,其实很多家长都有。
教育专家也指出,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越来越大,家长的焦虑情绪也在不断攀升。这种焦虑不仅影响了家长的生活质量,也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就像小李家孩子,本来应该在课后放松一下,可却被作业和辅导班排得满满的。孩子累,家长也累。
展开剩余74%这种教育焦虑的背后,其实是社会竞争的压力。大家都觉得,孩子要是学习成绩不好,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学,找不到好工作,人生就输了。所以,家长们纷纷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,希望孩子能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。我有个邻居,孩子才上幼儿园,就报了英语、数学、绘画三个辅导班。每天放学后,孩子就得赶场子似的去上课。我问她:“孩子累不累啊?”她叹了口气说:“累是肯定累,可现在不学,以后就追不上别人了。”
可这种过度的教育焦虑,真的对孩子好吗?我看未必。我有个朋友小张,他家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。小张特别着急,每天晚上都陪着孩子做作业,可孩子还是跟不上。有一次,小张实在忍不住,冲孩子发了火。结果孩子哇的一声哭了,说:“妈妈,我已经很努力了,可我还是做不好。”小张听了,心里特别难受。后来,小张调整了心态,不再那么逼孩子,而是多鼓励孩子,多陪孩子玩。慢慢地,孩子变得开朗了,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。
其实,教育专家也早就提醒过我们,过度的教育焦虑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。孩子本来对学习是有兴趣的,可被家长逼得太紧,就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。而且,这种焦虑情绪还会传递给孩子,让孩子也变得紧张、焦虑。我见过一个孩子,每次考试前都特别紧张,手心冒汗,睡不好觉。后来才知道,他是因为害怕考不好,让妈妈失望。
那怎么办呢?我们总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顾吧?当然不是。关键是要找到一种平衡。
家长要明白,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不能只看眼前的分数。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,多鼓励孩子,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。就像我朋友小张,他后来发现孩子对科学特别感兴趣,就给孩子买了好多科学实验的玩具,陪着孩子一起做实验。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,还特别开心。
学校也有责任缓解这种教育焦虑。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,比如艺术节、运动会等,让孩子在学习之外,也能发展自己的特长。老师也可以多和家长沟通,让家长明白,孩子的成绩并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。我有个同事家孩子,学习成绩一般,但体育特别好。老师就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田径队,孩子在运动会上还拿了几块奖牌。孩子特别自豪,自信心也提高了。
社会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。现在,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,不一定只有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才能成功。我们不能只盯着高考这一条路,要让孩子有更多选择的机会。比如,现在有很多职业学校,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技术人才。这些孩子虽然没有走传统的高考路线,但也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。
那个在深夜改作业的妈妈,终于崩溃了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妈妈的崩溃,更是当代教育焦虑的缩影。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过度的焦虑中成长,也不能让家长在疲惫中失去生活的乐趣。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一个健康、快乐、有责任感的人,而不是一个只会考试的机器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调整心态,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,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。
发布于:广东省万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